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张文新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由戴卋和先生的一篇谈谈油画调色板这件“芝麻小事而想起的”

2023-03-30 11:32:57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张文新 
A-A+

      戴⼠和先⽣,朋友转来你的⽂章,读过,我很⾼兴,也不⽆有些不安。你叫我⽼师,如果是⼀般的客⽓称谓尚可,如果认真的称我⽼师,那就很使我有些惭愧。

我们住在⼀个城市⾥⼏⼗年,能坐在⼀起交流也实在太少,不过你坐在我旁边时,我想不起谈什么。 现在有了题⽬,就从“西⽠和芝⿇谈起吧”。

----------------

  我不以为⼯具和创作是西⽠和芝⿇的关系,⼤和⼩的问题。绘画⼯具对于画家是农夫和犁、战⼠和枪的关系。我也常常对美术商店堆在门⼜销售的那些粗制滥造的“调⾊板”深感难过,不懂绘画的⽼板瞎指挥,让⽊⼯造出如此拙劣的商品,让初学的孩⼦当做油画⼯具买去。使⽤后不合适将⼿弄得很痛,于是孩⼦⼼想:“画油画可真苦”。 调⾊板既然是油画家天天攥在⼿⾥的⼯具当然要讲究,我曾在给我⼥⼉编的⼀本⼩画册的后边提及调⾊板的事,也画了些图说明它的造型的来由。我愿意讲原理⽽不是告诉⼀个⼈死⽅法,了解了制造原理按照⾃⼰的需要⾃⼰动⼿就会⼀切主动,就会制成合⼿使⽤的⼯具,也会知道对它的维护。

  调⾊板上放着按⼀定规律排列的颜料,时常⽤调⾊⼑刮,所以上⾯需要涂上⽐较坚硬的漆,如硝基轻漆。漆要有⼀定厚度,所以做好的调⾊板要涂20-30次。漆经过稀释的,⽽且常常要涂完⼀⾯之后涂另⼀⾯,相当⿇烦。

  调⾊⼑的⼑刃应该⽤锉将它锉成平⾯的,这样⼑刃两边会有两个90度的钝(锐)⾓,不会伤着调⾊板⾯,⽽且⾮常好⽤。要保持这个状态,画家⼿边就要准备⼀⽀⼩平锉。

  调⾊板的形状既不是椭圆也不是⽅,⽅形调⾊板改造后依然可以放进⽅形的画箱之内(如下图) 调⾊板造型的基本要求是适⽤于左⼿,其重⼼应尽量靠近左⼿拇指的⽀点处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3/66045d38c1ef813e2bc4af4fd382f5e6.png

  拇指和⾷指中间夹着的那个地⽅要尽量合理地⼩,因为⼿握调⾊板还要握着⼏⽀笔。单层三合板是不够坚实的,所以调⾊板应该利⽤两⽚纹理⽅向不同的三合板加强那⾥的强度。制作时先贴上这块斜板然后再挖拇指穿过的洞。

由于调⾊板在这⼀边是双层的便容易处理重⼼的问题,⽽在它的左侧完全可以⽤刨刨得薄⼀些。(下图是反过来的调⾊板)调⾊板并不是⼀个椭圆,为了蘸取颜料,调⾊板前缘的曲线应该是⼀个顶点向左转半径越来越⼩的螺曲线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3/060d828ac22e89f99633dc469d08ed77.png

  调⾊板的前边中部附近确实是椭圆的部分,但当继续向左转时,它们的直径是:以右肩为中⼼、右肩到笔尖的距离为半径。由于肘关节、腕关节、握笔的⽅向逐次参与转动,就使得从肩到笔尖的距离逐渐缩短,造成⼀个以右肩为中⼼,右肩到笔尖为半径的曲线,这个曲线很像是⼀条,半径逐渐变短的螺曲线。(如下图)但这只是⼀个⽰意性的图,其实整个上臂到笔尖并不和调⾊板的平⾯相平⾏,上图只是⼀个接近从⼿臂到笔尖在调⾊板所在平⾯上的投影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3/d269d94cc5bbdad2f0541882bb92c080.png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3/545805d7db185cadd384dea9fbf0bf8e.png


  但它表明了整个上臂到笔尖的运动,所以调⾊板就应该把它的边缘做成这个近似于螺曲线的造型。 我认为绘画创作应该⽽且有权使⽤⼀切能获得视觉材料的⼯具,相机在⼗九世纪后半早已进⼊绘画创作。 

我的调⾊板的右下⽅那块有些近似⽅形的部分可以放参考照⽚,它的左⽅有个孔可以安装能够转动的放⼤镜,我⾃⼰“制造”的放⼤镜是市场上买来的各种螺钉组成,⾮常繁复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3/fa33fc2bee825486e1ff08ded77f8317.png


  我的外孙张⼩明则做出⾮常简洁、美观,可爱的,能够万向转动的放⼤镜⽀架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3/abb0f335a7073385f213e152e6448038.png

  世界上的油画家碰在⼀起只要知道对⽅是画油画的便⼀见如故。互相熟悉的画家们见了⾯也常常互相介绍⾃⼰在画架、画箱等⽅⾯,做出改进的新成就。

  但直到2003年我放弃美国绿卡回国创作,那⾥还背着又⼤又笨的“法国画箱”,不知道是不是直到现在还占领着市场。我的画箱从五⼗年代,便开始试制和改进,不少设计是在听着伟⼤的教导中想出来的。

  在美国有⼀位“同⾏”,在上飞机的⼊⼜处,突然画箱盖的钩脱开了,颜料和笔撒了⼀地,⽽且这时他的左⼿还抱着⾃⼰的⼉⼦,狼狈不堪。

  我在美国期间教学并不很多,但是学⽣是最好的朋友和助⼿。所以每年我也安排两三次讲学。

  美国的美术学校⾥已经有⼏代教师不教系统的基础课,所以为了满⾜这⼀⽅⾯的要求,不少原来的美术院校已不教传统的美术技法转⽽开设这种短期学习,连⿍⿍⼤名的理查德·施密德也开这种班。当时我已年逾七⼗,和年轻⼈在⼀起使我忘记了⾃已的年龄。(理查德即Richard Schmid,如今⼰逝)

  学⽣们带来⾃⼰的“武装”,⽊制法国⼤画箱⾥,玻璃板上挤好了⼀个⽉也⽤不完的颜料,还⽤丁⾹油防⽌⼲燥。又是画凳又是马扎,远看真像是⼀位卖油炸⿇花的⼩贩。

  ⾄于擦笔我以为纸最⽅便,擦⼀次扔掉。⽤碎布⾃然也可,但要将⼀件破衬衫剪成⼩块也不容易;⽽⽤⼑裁报纸就容易得多了。何去何从?悉听尊便。

  但不论在哪⾥画画,即使旁边没有拿着长把扫帚的清洁员瞪着你,也要把擦笔纸扔在⾃⼰准备好的塑料袋⾥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张文新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